详说定投,从入门到精通
        
            
            2024-06-28 17:15
            来源:定投
           
            作者: 定投
        
        
            
            
                关注三财网在线: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三财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三财网在线客服 
 
 
         
        
		
	详说定投,从入门到精通(1)
定投这种理财方式已经为很多人熟知了,但其中还有很多具体的细节可以探讨。首先我们来看看如果一个最不幸的人,从07年10月底开始买入上证指数(这仅仅是我们的假设,上证指数当然实际上不能直接买卖),当时是5954.77,上周五收盘是2979.43,亏损高达50%,正好一半没了,真的非常惨。但如果我们假定从07年10月底开始定投,经过了8年多一共102次定投,结果如何呢?计算到上周五,整体收益率是14.68%,而且在102个月里,有33个月当时累计是正收益的。在15年5月底的时候还出现过最高收益率81.33%。要知道上证指数是一个连分红都没算的表现很差的指数,而且你也不可能那么不幸从07年10月最高点开始定投,但依然还取得了这样的业绩,从中看出定投的威力(考虑到表格太多影响阅读,所有的表格都在附件里)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结论,不管是从哪天开始,都是可以定投的。那么定投的品种究竟什么好呢?下表分别模拟了在4个月里经过不涨不跌,微涨微跌,大涨大跌三种情况定投的最后的结果,不涨不跌的依然在原点,微涨微跌的只有0.01%的收益率,而大涨大跌净值还是回到原点的收益率高达16.67%!所以具体来说,定投品种我们不应该选类似债券基金、上证50等平稳的品种,而应该选中证500、创业板等暴涨暴跌的指数。我们再来看看创业板指数从10年6月开始定投的结果:最高到253%,到上周五也有103%,要知道这个103%的收益率是定投取得的,如果用XIRR计算更加吓人。我们可以同比计算上证50、中证500、创业板同时从10年开始定投的结果。分别对应16%、41%、103%。当然有指数本身的原因,但波动大肯定也是一个原因。
有人还想把这个定投的收益率做的更高一些,就发明了价值平均法。相对来说,我们传统的每个月定投一定量金额的方法叫成本平均法。价值平均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呢?传动的成本平均法,不管是熊市的底部还是牛市的顶部,买的金额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在熊市的底部多买点,牛市的顶部少买点甚至卖出,效果是不是更好呢?回答是肯定的,价值平均法就是每次定投的时候凑满当月累计的价值,甚至还可以设定一个每月增幅。举个具体的例子。譬如说我们第一个买了1000元的某个品种,我们假定每个月的增幅是1%,那么第二个月买完后累计价值要达到1000*2*(1+1%)=2020元。如果你第一个买的1000元到了第二个月跌到只有900元了,那么你第二个月要投入的资金=2020-900=1120元。可以想到的是,如果遇到大熊市,可能是一个资金的无底洞,我曾经回算过创业板价值平均法的情况(见附件),效果确实非常好,70个月成本平均法需要投入总资金70000元,期末总资金是142109元但如果用价值平均法(每月2%的增长率),最多只要用到40495元,而期末总资金是149977元。在投入只有原来的58%的资金,在同样的70个月里取得了更高的收益。
但价值平均法不是没缺陷的,起始投入才1000元的方案,在熊市底部却需要投入40倍的资金,这是部分人不能接受的,而且需要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一般来说,刚工作的职业人士,有稳定的现金流但没有比较多的积蓄的,可以采用床头的成本平均发。而有很多现金积累或者股市里可以随时抽出资金的而且心理承受能力很高的,可以采用价值平均法。针对介于这两种情况的,我设计了一个有限价值平均法,就是在价值平均法的基础上设定投资资金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无底洞的情况,当然收益率肯定要比标准的价值平均法要低一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输赢同源。
    下次再介绍一个用10个券商类分级基金轮动定投的模型。
 
 
 
 
 
 
 详说定投,从入门到精通(2)
从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知道,定投是需要弹性好的品种。那么哪些是好的品种呢?我们先选定了79个有对应指数基金的指数品种,为什么选的是指数而不直接选指数基金?这是因为指数基金的时间一般都短于指数,而且由于种种原因跟踪指数总会跑偏。时间从11年1月1日开始到16年4月1日,都是用月末最后一天作为定投日。我们简单的用振幅来描述弹性。得到统计数据如下。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总盈利、最大盈利基本和振幅成正比,但最大亏损不一定和振幅成正比。79个指数中有8个到今天是亏损的,基本都是资源类的品种,但即使这些定投亏损的品种,绝大部分在定投中依然有机会盈利,唯一一个一点机会都没有的CSSW丝路,也是因为只有10个月数据,指数一路下滑没有反弹。
成本平均法,从表1中可以看到,比较适合的品种是信息安全、互联金融、传媒、创业板、生物医药、TMT等方面的指数。5年总盈利平均在100%左右,最高平均盈利在200%左右,其实我觉得定投到100%的收益率已经差不多了,这是一个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有人会说了,你的数据都是过去的,如果将来A股不像过去的A股而像日本的股市呢?定投还会有用吗?如果你觉得中国的经历将一路下滑,中国的股市天天跌,那我无话可说。我只想给大家分享一个事实:11年初,我给员工讲了定投后推荐的是中证500定投,当时也没有创业板基金等很多更激进的指数基金,到今天为止总体收益率是42%,最高收益率是148%。如果按照100%结束定投的话早就能落袋为安开始第二轮定投了。可惜能最后坚持下来的据我所知只有3个员工。
我们再来看看标准的价值平均法(表2),我们假定月增长率是1%,我们先看看不受限的情况,截至到4月1日,最高收益率的信息安全,竟然高达420.56%,而在定投的63个月过程中,最高收益率竟然高达7927%,刚开始我也不相信,反复检查了半天才明白因为最小投资额不受限,所以如果是标准的价值平均法,在表2中,平时标准投资金额每月1000元的,最高需要投资27413元,最多一个月会抽走36241元,分别是成本平均发的27倍和36倍,大进大出导致收益率看上去很高,但实际赚取的金额并不高。
我们把标准价值平均法的模型做个改造,设定了月最高投资金额和月最低投资金额,经过优化,一般在5倍左右是个比较好的值,也就是说,成本平均法每月定投1000元,价值平均法每月增值1%,按照价值平均法月投资在-5000到5000元的,按照标准的价值投资法,如果计算结果是超过5000元的,只投资5000元,如果低于-5000元的,也就是要抽出大于5000元的资金,最多也只抽出5000元。按照这样的变形后得到的结果如表3。我们从表3中可以看到,总收益最高的互联金融,高达565%,最大收益率10450%,这种情况依然是资金抽的差不多的情况下导致的。但实际上变相的在大盘的高位强制减仓了。从指数品种来说,依然是互联金融、信息安全、TMT、创业板、传媒等表现比较突出。
但对应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职场人士来说,推荐成本平均法,具体指数为创业板、信息安全、互联网、传媒、生物医药、TMT等暴涨暴跌的品种,最好是最简单的每月自动扣款的定投,退出条件可以设置在总收益率80%到120%左右,虽然成本平均法在我的回测中历史最高收益率有200%-300%,但将来总要留点余地,这样才会更加安全,另外退出不是停止定投了,而是可以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增加或者减少每月投资金额。
而对应有一定时间操作又有一定资金积累的人士来说,推荐有限版的价值平均法。在月投资金额1000元时,对应最高5000元最低-5000元,月平均增幅1%。留下一个资金池作为备用,如可以用比较安全流动性好的短债或者货币基金作为后备资金池,需要增减都从这个资金池里调整,这样既可以享受价值平均法的高收益,又在不需要那么多资金的时候能充分利用。
这次讲的都是指数,下次再讲对应的指数基金。文章中涉及的计算具体见附件(https://www.jisilu.cn/question/61866)。
详说定投,从入门到精通(2)
从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知道,定投是需要弹性好的品种。那么哪些是好的品种呢?我们先选定了79个有对应指数基金的指数品种,为什么选的是指数而不直接选指数基金?这是因为指数基金的时间一般都短于指数,而且由于种种原因跟踪指数总会跑偏。时间从11年1月1日开始到16年4月1日,都是用月末最后一天作为定投日。我们简单的用振幅来描述弹性。得到统计数据如下。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总盈利、最大盈利基本和振幅成正比,但最大亏损不一定和振幅成正比。79个指数中有8个到今天是亏损的,基本都是资源类的品种,但即使这些定投亏损的品种,绝大部分在定投中依然有机会盈利,唯一一个一点机会都没有的CSSW丝路,也是因为只有10个月数据,指数一路下滑没有反弹。
成本平均法,从表1中可以看到,比较适合的品种是信息安全、互联金融、传媒、创业板、生物医药、TMT等方面的指数。5年总盈利平均在100%左右,最高平均盈利在200%左右,其实我觉得定投到100%的收益率已经差不多了,这是一个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有人会说了,你的数据都是过去的,如果将来A股不像过去的A股而像日本的股市呢?定投还会有用吗?如果你觉得中国的经历将一路下滑,中国的股市天天跌,那我无话可说。我只想给大家分享一个事实:11年初,我给员工讲了定投后推荐的是中证500定投,当时也没有创业板基金等很多更激进的指数基金,到今天为止总体收益率是42%,最高收益率是148%。如果按照100%结束定投的话早就能落袋为安开始第二轮定投了。可惜能最后坚持下来的据我所知只有3个员工。
我们再来看看标准的价值平均法(表2),我们假定月增长率是1%,我们先看看不受限的情况,截至到4月1日,最高收益率的信息安全,竟然高达420.56%,而在定投的63个月过程中,最高收益率竟然高达7927%,刚开始我也不相信,反复检查了半天才明白因为最小投资额不受限,所以如果是标准的价值平均法,在表2中,平时标准投资金额每月1000元的,最高需要投资27413元,最多一个月会抽走36241元,分别是成本平均发的27倍和36倍,大进大出导致收益率看上去很高,但实际赚取的金额并不高。
我们把标准价值平均法的模型做个改造,设定了月最高投资金额和月最低投资金额,经过优化,一般在5倍左右是个比较好的值,也就是说,成本平均法每月定投1000元,价值平均法每月增值1%,按照价值平均法月投资在-5000到5000元的,按照标准的价值投资法,如果计算结果是超过5000元的,只投资5000元,如果低于-5000元的,也就是要抽出大于5000元的资金,最多也只抽出5000元。按照这样的变形后得到的结果如表3。我们从表3中可以看到,总收益最高的互联金融,高达565%,最大收益率10450%,这种情况依然是资金抽的差不多的情况下导致的。但实际上变相的在大盘的高位强制减仓了。从指数品种来说,依然是互联金融、信息安全、TMT、创业板、传媒等表现比较突出。
但对应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职场人士来说,推荐成本平均法,具体指数为创业板、信息安全、互联网、传媒、生物医药、TMT等暴涨暴跌的品种,最好是最简单的每月自动扣款的定投,退出条件可以设置在总收益率80%到120%左右,虽然成本平均法在我的回测中历史最高收益率有200%-300%,但将来总要留点余地,这样才会更加安全,另外退出不是停止定投了,而是可以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增加或者减少每月投资金额。
而对应有一定时间操作又有一定资金积累的人士来说,推荐有限版的价值平均法。在月投资金额1000元时,对应最高5000元最低-5000元,月平均增幅1%。留下一个资金池作为备用,如可以用比较安全流动性好的短债或者货币基金作为后备资金池,需要增减都从这个资金池里调整,这样既可以享受价值平均法的高收益,又在不需要那么多资金的时候能充分利用。
这次讲的都是指数,下次再讲对应的指数基金。文章中涉及的计算具体见附件(https://www.jisilu.cn/question/61866)。
 
 
 详说定投,从入门到精通(3)
直到上一篇说的还全是指数,但实际上大家知道,指数是无法买卖的,可以买卖的只有基金。现在基金分成场外基金和场内基金,这个场是指交易所场地。
场外基金就只有一种交易方式,就是投资者直接或者通过第三方和基金公司发生买卖关系,我们叫申购或者赎回,现在很多基金公司开通了直接扣款做定投的业务,即使你没有股票账户,都可以开通网上基金业务,绑定银行卡后自动每月扣款。
场内交易的方式比较多,大致上有三种:
第一种申购赎回,是通过券商作为第三方向基金公司发出申购赎回的交易信号,这个基本和场外直接交易是差不多的,但场内有一些限制条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可以通过券商申购赎回的,有些券商没有开通某些基金的业务,你就无法通过场内申购赎回;另外还有些条件限制,比如分级基金的母基金如果你场内申购需要五万起步。
第二种只针对ETF基金的,它的申购和赎回都是一揽子和跟踪指数匹配的股票,权重也是按照指数中的股票权重匹配的,而且最低申购非常高,一般不适合我们小散,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第三种方式是场内交易,就是像股票那样买卖,这个价格和申购赎回的价格有个差异,市场价格相对净值的差异我们就叫溢价率,公式=(市场价-净值)/净值,溢价说明市场价比净值高,相反就是折价,折价的时候市场价比净值低。
你看到有一类ETF联接基金,就是为了小散也能够申购ETF而专门做的基金,这类基金的最低申购金额要比ETF基金小很多很多。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推荐三种方案:
第一招曰:一箭中的,即一次搞定后再也不用平时去打理了。“一箭中的”比较适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没多久,基本没积累,但每月有稳定的现金流,这类客户我们推荐场外成本平均法自动定投,这样可以克服因为忙或者暴跌的时候的空间而停止定投。上一篇说过,定投效果好,需要弹性好的品种,如宽基中的创业板,如果觉得回撤严重心理压力过大的话,也可以选择中证500甚至300指数对应的基金,当然输赢同源,回撤相对大的创业板,肯定最终收益率也高;而回撤小的沪深300指数,收益率肯定是小的。表1“一箭中的”里面回测了用创业板指数、中证500、沪深300三种不同的指数从10年6月起定投了71个月的情况,用现金流量法的xirr函数计算得到的年化收益率分别是26.90%、13.55%、6.31%,对应的最大回撤分别是29.05%、28.32%、20.58%,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前面的观点,即弹性越好的创业板,定投的收益率越大,同样最大回撤也会大一些。我个人还是推荐回撤稍微大一些但收益率好很多的创业板定投,具体的品种有易方达、富国等基金公司的产品,一般都有定投方式,即在基金公司开户并绑定银行卡,每月指定扣款日期和金额。同时不少基金公司对定投还有免申购费、后端收费等优惠。
第二招曰:双拳出击。对于已经工作了多年的职场人士来说,已经有了相当的积蓄,如果还是用积蓄里做每月定额的定投,感觉资金的利用率太低而且对回报的要求比较高了。那我们推荐的“双拳出击”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双拳出击”的核心是:第一拳,选弹性最好的指数,第二拳,选价值平均策略而不是成本平均策略,关于价值平均策略,前面我已经详细讲过了,这里不再重复了,有疑问的读者可以仔细看看我前面一篇帖子。具体的品种,选了表2五个指数对应的场内基金。主要是考虑了第一是有足够的弹性,第二是有1000万以上的成交量,第三是场内申购免费。价值平均策略的参数如下:月平均增幅1%,月常规定投额1000元,最大定投额5000元,最小定投额-5000元(也就是当月金额累计超过当月期望值时可以抽出的最大资金)从表2可以看到创业板年化收益率为33.90%,超过了成本平均策略的26.90%。五个品种的平均年化达到33%,最大回撤18%,整体效果比成本平均策略要好很多,而且资金用量也能控制。以上几个参数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如担心资金量太大可以把最大资金量5倍改成3倍或者4倍甚至更少,其实把最大资金量和最小资金量都等于常规资金量后,价值平均策略就变成成本平均策略。具体的操作就是按照价值平均计算出应该要达到的当月价值,和实际定投资产进行比较,差额即为当月定投额,如果超过最大值就定投最大值,如果小于最小值就用最小值。然后换算成应该买的AB的份额在场内买入,如果整体溢价过高,可以在场内申购,记住这里一定要场内申购不能场外申购,否则无法拆分成AB。不过场内申购也有个问题,就是最低申购额必须满五万。当然定投不可能那么高,这里有个变相的好办法,如果遇到整体溢价较高时,可以卖出你场内的AB,同时申购母基金,当然你的场内AB合计必须接近五万这样做才有意义,也就是说申购额等于当月定投额加上场内卖出AB的总金额,这样做的好处还可以吃到溢价。这样的操作引出了第三招。
第三招曰:三番四次。如果操作者平时有比较多的时间操作,除了用上面的双拳出击外,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套利。具体的操作如下:你可以把定投的资产分成两份,一份为AB,一份为母基金。另外再准备一份资金作为套利。具体的说,如果我们操作创业板,那么如果场内有10万资金的话(这是最低额了),5万买了AB:150152和150153的合计资产为五万,另外5万是母基金161022。这样如果我们发现在收盘前整体溢价,即AB合并后的价格超过母基金的预估净值了,那么可以卖出AB,同时申购母基金并把已有的母基金拆分成AB套利;反之如果折价了,就把场内的AB合并成母基金,再买入一份AB,并把已有的一份母基金赎回,当然赎回有0.5%的赎回费用在折价的时候必须考虑的。表3是以当天跟踪指数的95%的涨幅作为估算套利的结果,佣金及冲击成本用0.3%估算,最高的国防分级今年截至到4月15日就能套利30%,年化高达147%,但实际上收盘前的套利现在都不太好把握,实际不可能有那么高,但这“三番四次”的套利依然是“双拳出击”的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有人质疑中国股市说万一像日本那样20年不起来。我们从表4的27年中国股市可以看到,最多连头带尾7年,中国股市一定会有一次涨幅超过50%的大牛市,定投就是在底部吸足筹码,到大牛市一次出仓。当然过去的历史不能代表将来,如果你对中国经济长期看空,那也不要来股市了。
详说定投,从入门到精通(3)
直到上一篇说的还全是指数,但实际上大家知道,指数是无法买卖的,可以买卖的只有基金。现在基金分成场外基金和场内基金,这个场是指交易所场地。
场外基金就只有一种交易方式,就是投资者直接或者通过第三方和基金公司发生买卖关系,我们叫申购或者赎回,现在很多基金公司开通了直接扣款做定投的业务,即使你没有股票账户,都可以开通网上基金业务,绑定银行卡后自动每月扣款。
场内交易的方式比较多,大致上有三种:
第一种申购赎回,是通过券商作为第三方向基金公司发出申购赎回的交易信号,这个基本和场外直接交易是差不多的,但场内有一些限制条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可以通过券商申购赎回的,有些券商没有开通某些基金的业务,你就无法通过场内申购赎回;另外还有些条件限制,比如分级基金的母基金如果你场内申购需要五万起步。
第二种只针对ETF基金的,它的申购和赎回都是一揽子和跟踪指数匹配的股票,权重也是按照指数中的股票权重匹配的,而且最低申购非常高,一般不适合我们小散,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第三种方式是场内交易,就是像股票那样买卖,这个价格和申购赎回的价格有个差异,市场价格相对净值的差异我们就叫溢价率,公式=(市场价-净值)/净值,溢价说明市场价比净值高,相反就是折价,折价的时候市场价比净值低。
你看到有一类ETF联接基金,就是为了小散也能够申购ETF而专门做的基金,这类基金的最低申购金额要比ETF基金小很多很多。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推荐三种方案:
第一招曰:一箭中的,即一次搞定后再也不用平时去打理了。“一箭中的”比较适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没多久,基本没积累,但每月有稳定的现金流,这类客户我们推荐场外成本平均法自动定投,这样可以克服因为忙或者暴跌的时候的空间而停止定投。上一篇说过,定投效果好,需要弹性好的品种,如宽基中的创业板,如果觉得回撤严重心理压力过大的话,也可以选择中证500甚至300指数对应的基金,当然输赢同源,回撤相对大的创业板,肯定最终收益率也高;而回撤小的沪深300指数,收益率肯定是小的。表1“一箭中的”里面回测了用创业板指数、中证500、沪深300三种不同的指数从10年6月起定投了71个月的情况,用现金流量法的xirr函数计算得到的年化收益率分别是26.90%、13.55%、6.31%,对应的最大回撤分别是29.05%、28.32%、20.58%,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前面的观点,即弹性越好的创业板,定投的收益率越大,同样最大回撤也会大一些。我个人还是推荐回撤稍微大一些但收益率好很多的创业板定投,具体的品种有易方达、富国等基金公司的产品,一般都有定投方式,即在基金公司开户并绑定银行卡,每月指定扣款日期和金额。同时不少基金公司对定投还有免申购费、后端收费等优惠。
第二招曰:双拳出击。对于已经工作了多年的职场人士来说,已经有了相当的积蓄,如果还是用积蓄里做每月定额的定投,感觉资金的利用率太低而且对回报的要求比较高了。那我们推荐的“双拳出击”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双拳出击”的核心是:第一拳,选弹性最好的指数,第二拳,选价值平均策略而不是成本平均策略,关于价值平均策略,前面我已经详细讲过了,这里不再重复了,有疑问的读者可以仔细看看我前面一篇帖子。具体的品种,选了表2五个指数对应的场内基金。主要是考虑了第一是有足够的弹性,第二是有1000万以上的成交量,第三是场内申购免费。价值平均策略的参数如下:月平均增幅1%,月常规定投额1000元,最大定投额5000元,最小定投额-5000元(也就是当月金额累计超过当月期望值时可以抽出的最大资金)从表2可以看到创业板年化收益率为33.90%,超过了成本平均策略的26.90%。五个品种的平均年化达到33%,最大回撤18%,整体效果比成本平均策略要好很多,而且资金用量也能控制。以上几个参数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如担心资金量太大可以把最大资金量5倍改成3倍或者4倍甚至更少,其实把最大资金量和最小资金量都等于常规资金量后,价值平均策略就变成成本平均策略。具体的操作就是按照价值平均计算出应该要达到的当月价值,和实际定投资产进行比较,差额即为当月定投额,如果超过最大值就定投最大值,如果小于最小值就用最小值。然后换算成应该买的AB的份额在场内买入,如果整体溢价过高,可以在场内申购,记住这里一定要场内申购不能场外申购,否则无法拆分成AB。不过场内申购也有个问题,就是最低申购额必须满五万。当然定投不可能那么高,这里有个变相的好办法,如果遇到整体溢价较高时,可以卖出你场内的AB,同时申购母基金,当然你的场内AB合计必须接近五万这样做才有意义,也就是说申购额等于当月定投额加上场内卖出AB的总金额,这样做的好处还可以吃到溢价。这样的操作引出了第三招。
第三招曰:三番四次。如果操作者平时有比较多的时间操作,除了用上面的双拳出击外,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套利。具体的操作如下:你可以把定投的资产分成两份,一份为AB,一份为母基金。另外再准备一份资金作为套利。具体的说,如果我们操作创业板,那么如果场内有10万资金的话(这是最低额了),5万买了AB:150152和150153的合计资产为五万,另外5万是母基金161022。这样如果我们发现在收盘前整体溢价,即AB合并后的价格超过母基金的预估净值了,那么可以卖出AB,同时申购母基金并把已有的母基金拆分成AB套利;反之如果折价了,就把场内的AB合并成母基金,再买入一份AB,并把已有的一份母基金赎回,当然赎回有0.5%的赎回费用在折价的时候必须考虑的。表3是以当天跟踪指数的95%的涨幅作为估算套利的结果,佣金及冲击成本用0.3%估算,最高的国防分级今年截至到4月15日就能套利30%,年化高达147%,但实际上收盘前的套利现在都不太好把握,实际不可能有那么高,但这“三番四次”的套利依然是“双拳出击”的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有人质疑中国股市说万一像日本那样20年不起来。我们从表4的27年中国股市可以看到,最多连头带尾7年,中国股市一定会有一次涨幅超过50%的大牛市,定投就是在底部吸足筹码,到大牛市一次出仓。当然过去的历史不能代表将来,如果你对中国经济长期看空,那也不要来股市了。
 
 
 
 
	         
	 
        
        
      	
广告
      	
		
		
		热门搜索
        
		003023彩虹集团股票,概念,
600530交大昂立股票,概念,
600383金地集团股票,概念,
002778中晟高科股票,概念,
000697*ST炼石股票,概念,
000532华金资本股票,概念,
 
	    
        
		
        相关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