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9日主流证券网站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dongfang888
|哎,你别说,今天这日子可真是个大日子啊,2025年9月29号,星期一,秋高气爽的,阳光照在电脑屏幕上都显得格外精神。我一大早就泡了杯咖啡,坐在桌前,习惯性地打开几个主流证券网站,想看看今天市场有什么新动静。说实话,最近这股市啊,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冲上云霄,一会儿又直线下滑,搞得人心慌慌的。所以啊,每天早上看头版新闻,已经成了我雷打不动的习惯。
你猜怎么着?今天这几家主流网站的头版,那可真是热闹非凡,信息量大得惊人。我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一条一条地往下看,越看越觉得今天这市场,不简单啊。先说说“东方财富网”吧,他们首页最显眼的位置,放了个大标题:“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科技股领涨,北向资金净流入超百亿”。我一看这标题,心里就咯噔一下,心想:哟,这是要起飞的节奏啊?
说实话,最近市场对科技股的期待值可不低。你看,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这些板块,从去年开始就一直被各种利好消息包围着。尤其是AI大模型这一块,国内几家大厂你追我赶,谁都不想落后。所以今天科技股一涨,我其实也不太意外。但问题是,这涨得也太猛了点吧?我点进去一看,原来是有消息说,国家刚刚发布了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里面提到了要加大对AI芯片、大模型训练平台的投入,还特别强调要推动AI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落地应用。
我一边看一边点头,心想这政策真是及时雨啊。你想啊,现在全球都在拼AI,咱们要是不抓紧,那可就真落后了。而且这次政策不是空喊口号,是真金白银地投钱,还配套了税收优惠、人才引进这些措施。难怪市场反应这么热烈。不过我也提醒自己,别光看热闹,得冷静分析。政策是好,但落地效果怎么样,还得看后续执行。毕竟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政策一出,股价蹭蹭涨,结果几个月后发现项目推进缓慢,股价又跌回去了。
接着我转到“同花顺”网站,他们头版的标题更直接:“创业板指大涨3.2%,宁德时代、中际旭创等权重股集体爆发”。我一看,好家伙,这涨幅可不小啊。宁德时代这种大盘股都能涨这么猛,说明市场情绪确实被点燃了。我赶紧点进去看详情,发现原来是宁德时代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远超市场预期。而且公司还透露,新研发的“超充电池”已经进入量产阶段,预计明年一季度就能大规模供货。
我一听这个,心里就明白了。现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谁能在充电速度上取得突破,谁就能抢占先机。宁德时代的这个“超充电池”,据说10分钟就能充到80%,这可比现在主流的30分钟快多了。消费者肯定喜欢,车企也愿意用。所以市场给这么高的预期,也不奇怪。不过我还是有点担心,技术是好,但产能能不能跟上?原材料价格稳不稳定?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点。
正当我琢磨着这些事的时候,手机“叮”地一声,是“雪球”App推送的消息:“港股科技股强势反弹,腾讯、美团、小米集体上涨,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4%”。我赶紧打开雪球,发现社区里已经炸锅了。好多用户都在讨论,说这是不是科技股的“第二春”来了?毕竟从去年开始,港股科技股一直被压制得很厉害,估值都快跌到地板价了。
我仔细看了看分析,发现这次反弹有几个原因。一个是美联储最近释放了“可能暂停加息”的信号,全球流动性预期改善,外资开始回流港股。另一个是腾讯刚刚发布了新游戏《星穹铁道2》,上线三天就冲上了App Store畅销榜第一,市场对游戏业务的复苏充满期待。再加上小米宣布将在10月中旬发布新一代折叠屏手机,据说搭载了自研的澎湃OS系统,性能大幅提升。
我一边看一边点头,心想这几家公司的基本盘还是挺稳的。尤其是腾讯,虽然社交和广告业务增长放缓,但游戏和金融科技这块还是有潜力。不过我也提醒自己,港股毕竟受外围影响大,一旦美联储又改口说要继续加息,那这些涨幅可能就得打回原形。所以啊,追高要谨慎,别被一时的涨势冲昏了头脑。
然后我又打开了“新浪财经”,他们头版的标题是:“央行今日开展1400亿元逆回购操作,净投放1200亿元,市场流动性充裕”。我一看这个,心里就踏实了不少。你知道吗,最近市场最怕的就是“钱荒”。一旦流动性紧张,不管基本面多好,股价都得往下砸。所以央行这个操作,虽然不算大动作,但信号意义很强,说明政策层还是在呵护市场的。
我点进去看详情,发现这次逆回购利率维持不变,说明央行暂时没有降息的打算。但净投放这么多钱,显然是为了应对季末资金紧张的局面。毕竟9月底嘛,企业缴税、银行考核,各种资金需求都上来了。央行提前出手,也算是未雨绸缪。我觉得这个操作挺聪明的,既避免了市场恐慌,又没释放太强的宽松信号,防止资金空转套利。
不过我也在想,光靠央行放水,能撑多久?毕竟经济复苏还得靠实体经济发力。所以我继续往下看,想找找有没有关于经济数据的消息。果然,在“财联社”的头版上,我看到了一条重要信息:“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双双超预期”。
我一看这个数据,心里就乐了。工业增加值涨得不错,说明制造业在恢复;消费也起来了,说明老百姓愿意花钱了。这两个数据一好,整个经济的底气就足了。我赶紧点进去看解读,发现8月份汽车、家电、电子产品这些大件消费增长特别快,可能跟各地推出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有关。另外,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也在加速,说明企业对未来有信心。
不过我也注意到,房地产数据还是不太乐观。虽然降幅在收窄,但新房销售面积同比还是下降了15%左右。这说明房地产这个“老大难”问题还没彻底解决。不过政策层似乎也在调整思路,不再一味强调“救市”,而是更注重“保交楼”和“城中村改造”。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正当我看得入神的时候,朋友老李打来电话,说他也看到了这些新闻,问我怎么看。我就跟他聊了聊,说整体来看,今天市场情绪确实回暖了,政策面、资金面、基本面都有利好。但他马上提醒我,别忘了外围风险。我说是啊,美国那边最近也不太平,债务上限问题又闹得沸沸扬扬,万一真出问题,全球市场都得抖三抖。

挂了电话,我继续看新闻。在“证券时报”网站上,我看到一篇深度报道:“注册制全面落地一周年,A股生态悄然生变”。这篇文章写得挺有深度的,说自从注册制全面推行以来,IPO节奏明显加快,退市制度也更严格了。以前那种“上市即巅峰”的现象少了,真正有竞争力的公司才能走得远。
我一边看一边感慨,确实,现在市场越来越成熟了。你看那些靠讲故事、炒概念的公司,股价早就跌得没人买了。反而是那些踏踏实实做研发、搞创新的企业,慢慢被资金青睐。比如今天涨得好的那些科技股,哪个不是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很高的?这说明市场在用脚投票,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企业。
不过我也想到一个问题,注册制虽然好,但信息披露的质量能不能跟上?如果公司造假成本太低,投资者还是容易踩雷。所以监管还得加强,尤其是对审计机构、券商的问责。不能光放不管,那可就乱套了。
看完这些,我又顺手刷了刷“华尔街见闻”,他们头版的标题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11月或暂停加息,美元指数应声下跌”。我一看,哦,原来如此。难怪今天外资这么积极,原来是美联储给了颗定心丸。美元一跌,人民币汇率就稳住了,外资流入的压力也小了。
我点进去看鲍威尔的讲话全文,发现他确实没说要降息,但语气明显比之前温和了。他说通胀虽然还没达标,但趋势在放缓,劳动力市场也在降温,所以可以“更有耐心地评估数据”。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急着加了,先看看情况。市场一听,立马就嗨了。
不过我也提醒自己,美联储的“暗示”向来是“烟雾弹”多。去年不也说过类似的话,结果转头就加了75个基点?所以别太当真,还得看接下来的CPI和非农数据。万一通胀又反弹,那加息的刀子可就悬在头上了。
正想着,手机又响了,是券商客户经理小王发来的消息:“哥,今天市场情绪不错,要不要调仓?”我笑了笑,回他:“再看看,别急。”说实话,我现在对这种“追热点”的操作挺反感的。你看那些天天喊“满仓干”的人,有几个真赚到钱的?大多数都是涨了才说对,跌了就装死。

我更喜欢稳扎稳打,选几个基本面好、估值合理的公司,长期持有。比如今天涨得猛的宁德时代,我其实在去年底就买了点,虽然中间也跌过,但我没动。因为我相信它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地位。现在涨了,我也不急着卖,除非基本面变了。
说到基本面,我又想到一个问题:现在这么多利好,会不会是“预期兑现”?也就是说,该知道的消息大家都知道了,股价也涨了,接下来是不是就得回调了?这可不是没可能。历史上多少次,都是“利好出尽是利空”。所以啊,越是热闹的时候,越要冷静。
我又翻了翻“中国证券报”的头版,他们今天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题目叫《警惕市场过热风险,理性投资方为正道》。我一看,这话说得太对了。文章说,近期部分板块涨幅过大,估值已经偏高,存在短期回调压力。建议投资者不要盲目追高,要关注业绩支撑和长期逻辑。
我一边看一边点头,心想这报社还是有担当的,没跟着市场起哄。现在太多媒体为了流量,天天喊“牛市来了”,搞得散户热血沸腾,结果一进场就被套。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不负责任。
所以我一直跟身边的朋友说,炒股不是赌博,得有逻辑、有纪律。你看那些真正赚钱的人,哪个是靠听消息、追涨停的?大多是靠研究、靠耐心。比如研究行业趋势,研究公司财报,研究管理层能力。这些东西,哪一样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

正想着,老婆喊我吃饭。我关掉电脑,心里还在琢磨今天看到的这些新闻。说实话,2025年的这个9月29号,可能真的会成为一个转折点。政策在发力,经济在回暖,市场情绪也在修复。但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头脑发热。投资这事儿,拼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能活得久。
吃完饭,我回到书房,又打开电脑,把今天看到的重点信息整理了一下。我觉得,今天这些新闻,核心就三点:一是政策支持科技和实体经济,二是流动性宽松,三是经济数据回暖。这三点叠加,确实构成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市场环境。
但我也清楚,风险依然存在。比如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比如部分板块估值过高,比如企业盈利能否持续改善。所以我的策略还是:保持仓位,不追高,重点关注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
夜深了,我合上电脑,心里却还在想。这股市啊,就像人生,有起有落,有喜有忧。关键是要看清方向,守住本心。明天会怎样?谁也不知道。但只要坚持理性,相信长期,总会有回报的。

自问自答环节:
问:今天这么多利好,是不是意味着牛市要来了?
答:别急着下结论。虽然今天市场情绪好,但单日大涨不能说明问题。牛市需要持续的经济复苏、企业盈利增长和资金支持。现在只能说“回暖”,离“牛市”还远着呢。
问:科技股涨得这么猛,现在还能追吗?
答:我个人建议谨慎。很多科技股短期涨幅已经很大,估值偏高。如果你没提前布局,现在追高风险不小。不如等回调,或者选择一些估值合理、业绩稳定的细分龙头。
问:央行放水这么多,会不会引发通胀?
答:短期不会。现在经济还在复苏阶段,需求还没完全起来,放的水大多在金融体系内流动。而且央行操作很克制,主要是对冲季节性紧张,不是大水漫灌。
问:港股这次反弹能持续吗?
答:要看美联储脸色。如果11月真能暂停加息,外资继续流入,港股还有空间。但如果美国通胀反弹,加息重启,港股可能又得回调。所以别太乐观,保持警惕。
问:注册制下,普通投资者该怎么选股?
答:更要看基本面。别信“壳资源”“重组概念”那一套了。重点看公司有没有核心技术、稳定现金流、良好治理。多读财报,少听小道消息。
问:现在该买还是该卖?
答:没有标准答案。如果你仓位低,可以分批建仓优质资产;如果已经重仓,就别急着加码,守住现有仓位就行。记住:投资是自己的事,别被市场情绪牵着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