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96ST易联众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dongfang888
|300096 ST易联众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来聊聊我的看法
嘿,朋友,今天咱们坐下来,好好聊一聊这只叫“ST易联众”的股票。说实话,我最近也挺关注它的,毕竟名字里带个“ST”,一听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但你别说,越是这种被贴上标签的公司,有时候越值得我们多看两眼。我不是专家,也不是什么股神,就是个普通投资者,平时喜欢琢磨点财报、看看K线图,也爱翻翻新闻。所以今天这通分享,纯粹是站在一个普通人角度,说说我看到的东西,想到的问题,还有那些让我犹豫的地方。咱不吹不黑,也不劝谁买谁卖,就图个真实交流。
一、先认识一下:ST易联众到底是个啥公司?
你要是第一次听说“易联众”,那我得先给你捋一捋它是个干啥的。这家公司全名叫“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96,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听名字就知道,它是搞信息技术的,而且主要聚焦在民生领域。你说得再具体点?它最早是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系统的,比如医保结算、社保卡管理、就业服务这些系统开发和集成。简单说,就是帮政府和医院、药店这些机构搭信息平台,让老百姓看病报销更方便。
后来呢,它的业务慢慢扩展了,开始往医疗健康方向走。比如现在很多人用的“医保电子凭证”背后,就有他们参与的技术支持。还有一些区域性的智慧医疗项目,像医院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远程诊疗平台,他们也有涉足。这几年还提到了“数字人社”、“数字医保”这些概念,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也就是把原来线下跑腿的事儿搬到线上,提高效率。
不过你可能注意到了,它前面有个“ST”。这个可不是品牌标识,而是交易所给的特别处理标志。说明这家公司出过问题,连续亏损或者财务有风险,被戴上了“帽子”。说实话,看到ST两个字,我心里第一反应就是:这家公司最近日子不太好过啊。
二、“ST”是怎么来的?公司到底出了啥事?
说到这儿,我就得查查资料,看看它为啥会被ST。根据公开信息,易联众是在2023年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也就是“ST”。原因不是因为连续亏损,而是因为公司存在“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公司的钱被关联方拿去用了,而且没经过正常审批流程,属于典型的公司治理缺陷。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对资本市场来说,这是个很敏感的信号。你想啊,股东投钱进来是为了发展业务、创造价值,结果钱被内部人挪走了,那谁还敢信你?所以交易所一发现这种情况,立马就给你挂个ST,提醒大家:注意风险!
后来公司也做了整改,据说清收了部分占用资金,也解除了部分违规担保。但问题是,这种事一旦发生,信任就很难完全恢复。就像你借朋友钱,他拖着不还,哪怕最后还了,下次你还敢借吗?投资者心理也是这么回事。

另外,从财务上看,这几年公司的业绩确实不太好看。2021年亏了,2022年还在亏,2023年虽然看起来亏损收窄了,但整体还是负的。营收增长也不太理想,甚至有些年份是下滑的。这就导致市场对它的信心不足,股价长期在低位徘徊。

三、它的概念有哪些?现在炒的是啥?
现在咱们来聊聊“概念”。炒股的人最爱听概念了,什么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医保改革、人工智能+医疗……听着都挺激动人心的。那易联众沾不沾这些边呢?还真沾。
首先,它最核心的概念是“数字医保”和“智慧医疗”。国家这几年一直在推医保信息化建设,比如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上线,各地都在搞医保电子凭证推广。易联众作为早期参与者,确实在一些省份有项目落地。你说它是不是受益者?至少理论上是的。
其次,它也被归类为“数字经济”概念股。毕竟它做的就是用技术手段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属于典型的产业数字化范畴。再加上它有大数据、云计算方面的布局,虽然规模不大,但也算蹭上了这波热度。

还有人把它和“国企改革”扯上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它在2022年引入了国有资本——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成了它的战略投资者,后来还逐步增持,成为第一大股东。这意味着它从一家民企变成了“国有控股+市场化运作”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对改善公司治理、获取政府资源是有帮助的,至少理论上能带来更多的项目机会。
不过话说回来,概念归概念,能不能兑现才是关键。你看现在很多公司都说自己是AI、是元宇宙、是碳中和,但真正能赚到钱的没几个。易联众也一样,它讲的故事听着不错,但你得看它手里有没有真订单、有没有持续盈利能力。
四、前景怎么样?未来有机会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一直在琢磨。前景这东西,说白了就是看“未来能不能变好”。那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个是政策环境。你看现在国家对医疗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十四五”规划里明确提到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普及。这些都是易联众能参与的方向。如果政策持续发力,市场需求就会起来,公司自然有机会分一杯羹。
另一个是行业竞争。这块我得说实话,医疗IT行业的玩家不少。像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久远银海这些公司,都是老牌劲旅,技术积累深,客户资源广。易联众虽然起步早,但这些年发展慢了,市场份额不算突出。你要想突围,光靠老本行可不行,得有新亮点。
再一个就是公司自身的变化。自从国资入股后,管理层也在调整,战略方向似乎更聚焦了。比如他们现在强调“以医保为核心,拓展医疗健康生态”,听起来比以前杂乱无章的扩张要清晰一些。而且整改之后,财务规范性也在提升,至少表面上看,公司治理比以前强了。
但问题也不少。比如它的研发投入够不够?我看财报里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不算特别高,跟头部企业比还有差距。技术创新跟不上,很容易被甩下。还有应收账款问题,很多项目做完钱收不回来,现金流压力大,这也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所以你说前景有没有?我觉得不能说没有,但也不会是那种爆发式增长。更像是一个“缓慢修复”的过程。如果后续能拿到大项目、改善盈利、摘掉ST帽子,可能会迎来一波估值修复。但如果一直原地踏步,那恐怕还得在泥潭里挣扎一阵子。

五、个股分析:它到底值不值得关注?
接下来咱们深入一点,做个简单的个股分析。我不是分析师,不会用复杂的模型,就从几个普通人也能看懂的角度来说。
首先是市值。目前易联众的总市值大概在30亿左右,流通市值更低一些。在创业板里算是偏小的盘子。小盘股的好处是弹性大,一旦有利好消息,股价容易涨;坏处是抗风险能力弱,风吹草动就大跌。
其次是股东结构。前面说了,福建电子信息集团成了大股东,这算是个积极信号。国有背景意味着资源支持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在政府项目招投标中可能更有优势。但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国进民退”带来的效率问题,毕竟国企作风有时候节奏慢、决策复杂。
然后是业务结构。我翻了下年报,它的收入主要来自三大块: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其中系统集成占比最高,但这块利润薄,周期长,还容易垫资。相比之下,软件产品和服务才是真正能带来高毛利的部分,可惜目前占比还不高。如果未来能提升这部分比重,盈利能力会有改善空间。
再说说客户。它的客户主要是地方政府、医保局、医院这些单位。这类客户付款周期长,议价能力强,项目回款慢。你做得再多,钱收不回来也没用。所以看它的资产负债表,会发现应收账款非常高,几乎快赶上营收了。这说明它的“纸面收入”和“实际现金流”之间有很大差距。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股权质押。以前大股东质押比例很高,存在爆仓风险。不过随着国资接手,这部分压力已经缓解了不少。现在整体质押率下降了,算是个减压信号。
总的来说,这家公司就像一个曾经优秀但近年状态不佳的学生。底子不算差,有过成绩,但现在遇到了纪律问题(ST)、成绩下滑(亏损)、学习动力不足(增长乏力)。能不能逆袭,取决于他自己努不努力,以及有没有好老师带一带(国资赋能)。
六、技术分析:股价走势透露了啥信息?
好了,前面说的是基本面,现在咱们来看看技术面。我知道很多人炒股特别看重K线图,觉得能看出“趋势”、“支撑位”、“压力位”啥的。我也试着分析一下,但得先说清楚,技术分析更多是概率游戏,别太当真。
先看日线图。过去一年,ST易联众的股价基本在3.5元到5.5元之间震荡。中间有过几次冲高,比如2023年底因为“数字经济”概念炒作,一度摸到5块多,但很快又回落了。说明上方抛压不小,资金追高意愿不强。
再看成交量。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成交量都很低迷,只有在消息刺激的时候才会突然放量。比如公告摘帽进展、中标新项目、或者板块整体上涨时,会有短期资金进来炒一把,但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这种“脉冲式”行情,说明主力资金还没真正进场,更多是游资在做短线。
均线系统上看,长期均线(比如年线)一直是向下的,说明整体趋势偏空。虽然短期有反弹,但还没形成有效突破。MACD指标也经常在零轴下方金叉死叉来回切换,属于典型的弱势震荡格局。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它的股价经常跟创业板指数不同步。有时候大盘涨,它跌;大盘跌,它反而横盘。这说明它的走势更多受自身消息驱动,而不是大盘情绪影响。换句话说,它是个“独立逻辑”的票,适合做事件博弈,不适合趋势跟随。
如果你看周线图,会发现它从2015年高点一路下来,跌幅超过80%。中间几乎没有像样的牛市。这种长期阴跌的股票,最容易套住“抄底”的人。很多人看着便宜就买,结果越跌越买,最后深套。
所以从技术角度看,目前它处于一个“底部区域”,但能不能真正反转,还得看有没有基本面配合。单纯靠图形,很难判断下一步是向上突破还是继续磨底。
七、基本面分析:财务数据说了啥?
现在咱们回到最实在的部分——基本面。财报这东西,说实话挺枯燥的,但又是了解一家公司最直接的方式。我挑几个关键指标说说我的观察。
先看营收。2020年营收接近10亿,2021年降到8亿多,2022年进一步降到7亿左右,2023年略有回升,大概7.5亿上下。这说明它的业务规模这几年是在萎缩的,增长停滞。虽然有疫情等因素影响,但同行里也有保持增长的,所以不能全怪外部环境。
再看净利润。2021年亏了1个多亿,2022年亏了将近9000万,2023年亏损收窄到三四千万左右。虽然还在亏,但亏损幅度在缩小,算是个积极信号。不过你要知道,连续三年亏损,已经触及退市风险警示的标准了,这也是它被ST的原因之一。
毛利率方面,近几年维持在40%左右,不算低。说明它的产品还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不是纯靠低价拼项目。但净利率却是负的,这就说明期间费用太高,尤其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压不下来,再加上资产减值损失频繁,侵蚀了利润。
资产负债表上,总资产大概20亿出头,负债率不算特别高,大概50%左右。但要注意的是,它的流动比率偏低,短期偿债压力不小。而且应收账款高达12亿以上,占总资产一半还多。这意味着公司有大量的钱躺在外面没收回,现金流非常紧张。
现金流量表更是惨淡。经营活动现金流多年为负,说明主业造血能力很差。投资活动现金流也是负的,还在往外投钱。筹资活动倒是偶尔有正的,靠发债或借款续命。这种模式不可持续,迟早要出问题。
最后看ROE(净资产收益率),这几年一直是负数,最低的时候达到-10%以下。这意味着股东投入的钱不仅没赚钱,还在亏。长期这样的公司,投资者当然没信心。
综合来看,它的基本面可以用四个字形容:“积重难返”。业务萎缩、持续亏损、应收高压、现金流差。虽然有国资加持和战略调整,但扭转局面需要时间和实打实的业绩改善,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
八、市场情绪与投资者心态
你知道吗?我觉得炒股最难的不是分析公司,而是读懂人心。特别是像ST易联众这种股票,散户关注度其实不低,但情绪特别极端。

一类人是“悲观派”。他们一看ST就绕道走,觉得这种公司迟早退市,根本不值得碰。他们常说:“垃圾股就是垃圾股,再怎么重组也没用。”这种观点也不能说错,毕竟历史上很多ST股最后真的退市了,股民血本无归。
另一类是“投机派”。他们专门盯着ST股,赌它哪天能“摘帽”或者被重组。一旦有风吹草动,比如公告整改完成、大股东增持、中标大单,立马冲进去炒一波。这类人不在乎基本面,只关心短期波动,赚了就跑,亏了认栽。
还有一类是“情怀派”。他们可能是早期持股的老股民,看着这只股票从十几块跌到现在几块钱,心里不甘心。总觉得公司有技术、有牌照、有国资背景,不该这么惨。于是不断补仓,幻想有一天能解套。
我在论坛上看过不少讨论,有人骂管理层无能,有人说庄家割韭菜,也有人坚信“王者归来”。各种声音混在一起,情绪化特别严重。而这种情绪,往往会放大股价的波动。
其实我觉得,对待这类股票,最怕的就是“感情用事”。要么因为害怕完全回避,要么因为贪心盲目追高。最好的态度可能是:保持关注,理性评估,不轻易下注。
九、它和其他同类公司比,差在哪?
为了更全面地看问题,我还特意拿它和几家同行业的公司做了对比,比如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久远银海。
先说卫宁健康,这家公司在医疗IT领域算是龙头了,市值几百亿,营收规模是易联众的好几倍。它的产品线更完整,云服务转型也做得不错,像“WiNEX”系统在业内口碑挺好。虽然它也有阶段性亏损,但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认可度明显更高。
创业慧康呢,走的是“医疗+金融”路线,和银行合作搞智慧医院支付系统,场景应用更丰富。而且它也被央企收购了,国资背景更强,资源整合能力更好。
久远银海更专注社保和医保领域,客户稳定,利润率也不错。虽然增长不算快,但胜在稳健,常年盈利,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概念。
相比之下,易联众的问题在于:既没有明显的领先技术,也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战略摇摆,治理出过问题。你说它差在哪里?我觉得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执行力和持续性的问题。同样的赛道,别人能跑出来,它却掉队了。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公司。也许是因为早期扩张太快,管理跟不上;也许是市场竞争太激烈,没能守住阵地。但事实就是,它现在的位置比较尴尬——不上不下,不温不火。
十、总结一下:我现在怎么看这只股票?
聊了这么多,你也听累了,我来总结一下我的想法。
ST易联众这家公司,有它的历史价值,也有一定的行业积累。它踩在医保信息化、数字经济这些政策风口上,理论上是有机会的。加上国资入主,治理结构在改善,未来如果能顺利摘帽、扭亏为盈,确实存在反弹的可能性。
但另一方面,它的基本面问题太多:连续亏损、应收高企、现金流紧张、市场竞争力不足。技术面上也缺乏明确的趋势信号,更多是震荡磨底的状态。投资者情绪两极分化,缺乏共识。
所以我现在的看法是:它不是一个可以轻松下注的标的。你要是追求稳定收益,那它显然不合适;你要是想搏一把短期题材,那也得小心踩雷。它更像是一道“高难度选择题”,考验的是你对公司理解的深度和风险承受的能力。
至于它最终能不能翻身,我觉得关键看三点:一是2024年的业绩能不能真正转正;二是应收账款能不能有效回收;三是有没有标志性的大项目落地。这三个问题不解决,所谓的“前景”就还是空中楼阁。
自问自答环节
Q:ST易联众会被退市吗?
A:目前还没有面临强制退市的风险。虽然它连续亏损,但只要2024年能实现盈利,或者通过审计确认财务问题整改到位,是有可能申请撤销ST的。不过如果继续亏损,退市风险就会加大。
Q:国资入股后会有大动作吗?
A:有可能。国资通常会带来资源和支持,比如政府项目倾斜、融资便利等。但具体能落地多少,还得看执行情况。毕竟“背靠大树”不等于“立刻开花结果”。
Q:它的医保业务有护城河吗?
A: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和客户基础,特别是在福建等地有深耕。但护城河不算深,技术门槛也不算特别高,同行很容易模仿或替代。真正的壁垒还是在于持续的服务能力和项目经验积累。
Q:现在股价低,是不是抄底的好时机?
A:价格低不代表价值高。低价股也可能继续跌。抄底最大的风险是“接飞刀”,你以为到底了,结果下面还有地下室。要不要介入,得看你对风险的判断和承受力。
Q:它和别的ST股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A:相比一些纯粹壳资源的ST股,易联众至少还有主营业务,也有一定的技术和团队积累。它不是空壳,而是“病企”,存在修复的可能性。这一点让它和其他纯投机型ST股有所不同。
Q:未来有机会摘帽吗?
A:有机会。前提是公司完成整改、消除风险隐患,并且2024年财报显示盈利。如果这些条件满足,理论上可以向交易所申请撤销ST。但具体时间要看审计进度和监管审核。
Q:它的研发投入怎么样?
A:研发投入在行业中不算突出,近年来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大约在10%-15%之间,低于一些头部企业。不过公司表示正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特别是在医保AI、大数据分析方面有所布局。
Q:散户持股比例高吗?
A:比较高。从股东户数变化看,它一直是散户关注度较高的股票,尤其在ST前后,有不少散户尝试抄底。高散户比例会导致股价波动较大,容易受情绪影响。
Q:它有没有可能被借壳重组?
A:可能性较低。因为已经有国资控股,且公司本身有业务和资质,不太可能沦为纯壳资源。更大的可能是通过内生增长或资产整合实现自救。

Q:现在适合长期持有吗?
A:这取决于你的投资风格。如果是价值投资者,可能会嫌它基本面太差;如果是博弈型投资者,可能会关注它的摘帽预期。长期持有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对公司转型的信心。
好了,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有没有帮到你。反正我是把我看到的、想到的都掏出来了。股市这地方,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希望你能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咱们下次再聊别的股票,保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