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主流证券网站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dongfang888
|哎,今天是2025年9月17日,我一大早就泡了杯咖啡,坐在电脑前翻了翻各大主流证券网站的头版,说实话,今天的内容真是让人有点坐不住啊。你要是最近没怎么关注市场,那可真得好好听我说说,因为今天的消息,真的不是那种“今天股市涨了几个点”那么简单的事儿。
首先,我得说,今天各大财经网站的头版几乎都被同一件事刷屏了——A股三大指数集体跳空高开,而且是那种“你根本没想到会这么猛”的高开。上证指数直接跳空高开1.8%,深成指涨了2.3%,创业板更是直接飙了3.1%。你想想,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是实实在在的放量上涨,成交量比昨天同期直接翻了一倍都不止。我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是不是系统出错了?结果我赶紧去翻了几个不同的平台,数据都是一样的,这下我信了,市场真的动了。
然后我点开《中国证券报》的头版,标题就特别抓人眼球:“政策组合拳落地,市场信心全面回暖”。我一开始还觉得这标题有点夸张,但看完内容之后,我不得不承认,人家说得真不假。原来,就在昨天晚上,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了几个重磅信号,其中最炸裂的一条是:要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的政策支持,特别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制造这些前沿领域,未来三年内将设立专项基金,总额高达5000亿元。你听听,5000亿啊!这不是小数目,这可是真金白银往里砸。
我当时就愣住了,心想这政策要是真落地,那不等于给科技股直接打了一针强心剂吗?果不其然,今天早盘一开,AI概念股全线爆发,像科大讯飞、寒武纪、中科创达这些股票,开盘不到十分钟就封了涨停板。我朋友老李昨天还跟我说他觉得AI概念炒得太过了,想出货,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你说这市场,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你刚想跑,它就给你来个大阳线。
再往下看,《上海证券报》的头版也挺有意思,标题是:“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全球流动性拐点或将到来”。我一看这个标题,心里就咯噔一下,因为这事儿可不小。文章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昨晚的讲话中明确表示,考虑到美国通胀数据持续回落,以及就业市场出现疲软迹象,美联储可能会在11月的议息会议上考虑暂停加息,甚至不排除在明年一季度启动降息。你想想,这可是美联储啊,它的一句话能影响全球资本的流向。
我当时就琢磨,如果美联储真的开始转向宽松,那美元走弱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而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增强。难怪今天北向资金一开盘就疯狂扫货,全天净流入超过200亿元,创下了今年以来的单日新高。我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外资这是要“抄底中国”了吗?还是说他们早就布局好了,就等这个时机?
然后我转头又看了《证券时报》的头版,标题更直接:“房地产新政落地,一线城市全面松绑限购”。我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差点把嘴里的咖啡喷出来。你说现在都2025年了,房地产还能出这么大招?但仔细一看,还真是。文章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从今天起全面取消非本地户籍购房的社保或个税年限要求,同时降低首付比例,首套房首付最低降至15%,二套房也降到25%。而且,房贷利率也进一步下调,部分银行已经推出LPR减50个基点的优惠。
我当时就懵了,心想这政策也太猛了吧?要知道,过去几年房地产可是被管得死死的,限购、限贷、限售,一套一套的。现在突然全面松绑,是不是意味着政策风向彻底变了?我赶紧翻了翻地产股的表现,果然,今天地产板块整体涨了4.2%,万科、保利、招商蛇口这些龙头股全部涨停。连我那个从来不炒股的表姐都打电话问我:“现在买房子是不是好时候?”你看,这政策一出,连普通老百姓都开始心动了。
不过,我也不是那种一看到涨就盲目乐观的人。我接着往下看,发现《经济参考报》的头版提了个特别关键的问题:“市场狂欢背后,基本面支撑是否足够?”这篇文章写得挺冷静的,提醒大家别光看涨,还得看背后的逻辑。文章指出,虽然政策利好密集出台,但实体经济的复苏仍然面临挑战,尤其是中小企业订单不足、居民消费意愿偏弱等问题依然存在。而且,A股整体市盈率虽然还在历史低位,但部分热门板块的估值已经明显偏高,存在短期回调的风险。
我看完这篇文章,心里一下子清醒了不少。是啊,政策可以刺激情绪,资金可以推动股价,但最终决定市场长期走势的,还得是企业盈利和经济基本面。就像我以前炒股的老师傅常说的:“风来了,猪都能飞,但风停了,摔得最惨的也是猪。”所以,我现在虽然看好后市,但也不敢盲目追高,尤其是那些已经涨了两三倍的题材股,我还是得保持警惕。

然后我又点开了东方财富网的头版,发现他们做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专题:“2025年三季度机构持仓动向揭秘”。这篇文章分析了最近一批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的持仓变化,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机构正在从传统的消费、医药板块逐步撤离,转而加仓科技、新能源和高端制造。比如,某头部公募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新能源车和光伏相关企业占比已经超过了40%,而白酒和医药的占比则下降到了15%以下。
我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心里一震。这说明什么?说明机构投资者已经在用脚投票了,他们不再迷信“喝酒吃药”的老逻辑,而是更看好未来产业变革的方向。这也提醒我们普通投资者,别再死抱着过去的“核心资产”不放,得跟着时代的节奏走。就像我常说的:“市场永远奖励看得懂趋势的人,而不是守着老黄历的人。”
接着,我又看了雪球网的一个热门帖子,标题是:“散户情绪指数创年内新高,警惕情绪过热风险”。这个帖子引用了某券商的情绪监测数据,显示今天散户的买入意愿指数达到了87.6,接近“极度乐观”区间。而且,融资融券余额也连续三天上升,杠杆资金明显增加。帖子作者提醒大家,历史经验表明,当散户情绪过于高涨时,往往意味着短期顶部临近。
我看完这个帖子,心里有点打鼓。说实话,我自己今天也忍不住买了点AI相关的ETF,主要是看到涨得太猛,怕错过。但现在想想,是不是也有点被情绪裹挟了?毕竟,我平时不是那种追涨杀跌的人。所以,我决定明天先冷静一天,看看市场能不能继续强势,再决定要不要加仓。

再来说说港股这边的情况。今天恒生指数也涨了2.8%,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大涨4.5%。腾讯、阿里、美团这些大块头全都涨得不错。有意思的是,《财联社》头版提到,港交所今天正式推出了“人民币计价股票”的试点,首批有20只港股可以用人民币直接交易。这个消息虽然不大,但意义深远。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了一步,同时也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更多便利。
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以后是不是就不用再换汇了?直接用人民币就能买腾讯、小米这些公司了?这确实挺方便的。而且,长期来看,这也有助于吸引更多内地资金南下,提升港股的流动性和定价权。不过,我也注意到,目前试点范围还比较小,真正大规模推广可能还得等一段时间。
然后我又翻了翻国际市场的消息。彭博社今天报道,欧洲央行也在考虑进一步宽松政策,主要是因为欧元区经济数据持续疲软。而日本那边,日经指数今天也涨了1.9%,主要是因为日元贬值刺激了出口企业盈利预期。全球主要市场都在走强,这说明我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处在一个全球风险偏好回升的大环境中。
不过,我也看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某外资投行今天发布报告,认为中国股市的上涨更多是政策驱动,而非基本面改善,因此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尤其是在四季度财报季来临之前。这个观点我也觉得有道理。毕竟,政策可以短期提振信心,但企业能不能赚钱,还得看接下来的财报表现。
说到财报,我突然想起来,今天还有几家公司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比如宁德时代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45%-50%,远超市场预期。这个消息一出,整个新能源产业链都跟着涨了一波。而另一家光伏企业隆基绿能则预告利润下滑10%,股价立马跳水。这说明,不管市场情绪多热,业绩才是硬道理。
我还注意到,今天央行公布了最新的金融数据。8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5万亿元,社融规模增量达到3.2万亿元,双双超出预期。这说明,信贷正在回暖,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在回升。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这往往被视为经济复苏的先行指标。我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心里踏实了不少,至少说明“宽信用”政策正在起作用。
不过,也有让人担心的地方。比如,M2增速虽然还在10%以上,但M1增速依然低迷,说明企业活期存款偏少,资金活跃度还不够。这反映出企业投资意愿仍然偏弱,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所以,光靠信贷放量还不够,还得看后续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能不能持续发力。
再来说说行业层面。今天除了科技和地产,还有一个板块表现特别亮眼——机器人概念。因为工信部今天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明确提出要打造10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支持人形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高端产品突破。这个政策一出,相关概念股集体涨停,连我那个做自动化设备的朋友都说:“这下我们公司要忙起来了。”
我觉得,这其实也反映了当前政策的一个大方向:不再单纯靠房地产和基建拉动经济,而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这个转型虽然不容易,但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作为投资者,也得跟着这个趋势走,不能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里。

当然,市场也不是一片欢腾。今天也有不少股票在下跌,尤其是那些业绩不佳、题材炒作过度的公司。比如某家曾经很火的元宇宙概念股,今天直接跌停,原因是被曝出大股东违规减持。这再次提醒我们:炒概念可以,但别忘了风险。市场终究会回归理性,谁业绩好,谁才能走得远。
我还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今天可转债市场也异常活跃,多只科技类可转债涨幅超过10%。这说明,除了股票,资金也在寻找其他高弹性品种。可转债既有债性保护,又有股性上涨空间,确实适合当前这种震荡上行的市场环境。我最近也在研究几只质地不错的可转债,打算作为组合的补充。
说到投资策略,我觉得现在这个阶段,既不能太激进,也不能太保守。我的想法是:核心仓位配置一些基本面扎实、估值合理的蓝筹股或行业龙头,比如银行、保险、消费中的优质公司;卫星仓位则可以适当参与政策驱动的科技成长股,但要控制比例,别一把梭哈。毕竟,市场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咱们得留点后手。
另外,我也开始关注一些被错杀的优质中小盘股。因为这段时间市场风格偏向大盘蓝筹和热门题材,很多基本面不错但缺乏故事的小公司被冷落了。我觉得,随着市场情绪稳定,这些“隐形冠军”可能会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我已经列了个观察名单,准备分批建仓。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虽然今天市场涨得挺嗨,但我们得保持清醒。毕竟,A股历史上从来不缺“一日游”行情。今天的上涨,更多是政策预期和情绪驱动的结果,能不能持续,还得看接下来的经济数据和企业盈利能不能跟上。所以,别被一时的涨幅冲昏头脑,该做的研究还得做,该控制的风险还得控。
总之,2025年9月17日这一天,注定会在A股历史上留下一笔。政策密集出台,外资大举流入,市场情绪回暖,多个板块联动上涨。这背后,是国家稳增长决心的体现,也是市场信心逐步恢复的信号。但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既要看到机会,也要看到风险。投资这条路,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耐心、理性和纪律。
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儿。我得去整理一下自己的持仓,看看哪些该调,哪些该守。你也别光听我说,自己也得多看看、多想想。毕竟,钱是自己的,操心也是应该的。
自问自答环节:
问:今天这么多利好,是不是意味着牛市要来了?
答:别急着下结论。今天的上涨确实很猛,但更多是政策驱动的短期反弹。牛市能不能成立,还得看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能不能持续改善。建议先观察一段时间,别盲目追高。
问:现在还能买科技股吗?
答:科技股确实是当前的主线,但已经涨了不少,估值不低。如果你还没上车,建议别追高,可以等回调再分批布局,或者选择一些估值相对合理的细分龙头。

问:房地产松绑了,是不是该赶紧买房?
答:政策松绑是利好,但买房是大事,得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财务状况。别光看政策,还得看房价走势、利率水平和未来收入预期。刚需可以考虑,投资需谨慎。
问:外资大举流入,是不是说明A股被低估了?
答:有一定道理。外资流入通常意味着他们看好中国资产的长期价值。但也要注意,外资也会根据全球市场变化调整仓位,别把他们的行为当成绝对信号。
问:我该不该加杠杆?
答:千万别!现在情绪高涨,但市场波动也可能加大。加杠杆风险极高,一旦回调,可能血本无归。投资要稳字当头,别被短期涨幅冲昏头脑。
问:接下来重点关注哪些方向?
答:建议关注三大方向:一是政策支持的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如AI、机器人、生物制造;二是业绩确定性强的消费、医药龙头;三是被错杀的优质中小盘股。均衡配置,分散风险。
问:如果市场回调,我该怎么办?
答:别慌。回调是正常的,甚至是加仓的好机会。关键是要有计划,比如设定好止损位和目标价,避免情绪化操作。记住,长期投资,胜在耐心。



